“双碳”目标再解析:概念、挑战和机遇
作者: 来源: 热度:823 时间:2024-06-13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革命,可推动就业增长、安全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零碳能源的消费革命,可提升民生福祉,促使区域协同和发展范式的升级;同时,碳移除的净零碳路径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较弱,潜伏风险较大,只可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摒弃碳思维,充分开释零碳转型的增长动能,多路径优化集成,才能行稳致远,迈向“碳中和”。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的发言提出了“双碳”目标,即中国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天气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实施方案,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收留量达到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从2015年提出的20%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25%左右。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完整正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要求在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中国政府的担当与务实,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误判和质疑。
2020年,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所有的电力装机收留量只有12亿千瓦,且2013年之前的风光累积装机,总收留量也只有0.95亿千瓦。2019年以来,中国每年的风光发电装机收留量均超过1亿千瓦,从2019年的3.6亿千瓦增加到2022年的7.57亿千瓦,至2023年8月,风光发电装机已经突破9亿千瓦。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占世界总量的37.32%,是美国的3.48倍;中国风电装机占全球总量的40.72%,是美国的2.60倍。猜测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的装机收留量将在18亿千瓦以上,可看超过21亿千瓦。因而,中国能源转型进程以零碳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标志,并且在规模上远超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全世界处于第一的位置。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碳中和”,也并不仅仅是为了“零碳”而“零碳”,零碳是发展、机遇,更是未来。恰如人类社会的产业文明是对农耕文明是碾压式的替换,“零碳”对“高碳”的替换也将是碾压式的。中国实现净零碳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弯道超车”,而是要“切换赛道”—从高碳的化石能源转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中国要推动净零碳变革,从而为经济社会能源系统发展提供多赢动能。因此,本文对“双碳”相关的概念、挑战和机遇等题目尝试进行再解读,以期深化和拓展对“双碳”题目的了解和认知。